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光明区公明街道2023年工作报告

日期:2023年 03月 15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公明街道办

字号:

全面贯彻落实区委“1+2+3+4”工作体系

赶超奔跑再出发 再创一个新公明

——在公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2023年度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23年2月24日

吕和玉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深化之年,也是光明区深入实施“三地”战略,乘势而上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关键之年。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公明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目标,聚焦“三地”建设,全力以赴强党建、促发展、精治理、护稳定、惠民生,推动公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发作为、阔步前行,交出了一份厚实过硬的答卷。

  一年来,我们坚持政治引领、忠诚团结,党的建设更加有力。政治建设持续加强。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开展“第一议题”学习60余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9次,组织社区书记云分享、两新云讲堂、青年干部云阅读、“学报告谈体会”等学习活动159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党建引领成效显著。深入推进“党建+”系统工程,成立全区首个物业管理行业联合党支部,创建全区首个新材料产业链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率先打造“木棉居”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模式,建设运营全区首家碧道党群综合服务驿站,完成公明广场、公明墟、研创谷等6个党群阵地建设,完善中央山、上域等物业小区“红色茶馆”特色服务阵地。依托“明心桥”开展党员走访群众4100余次,解决群众诉求263项。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实施“年轻干部一线培优”计划和公务员全周期培养计划,搭建“智汇公明”人才孵化培育平台,组建重大项目青年攻坚队,全年完成52人次提拔重用,晋升156名优秀非编人员。落实新任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导师制”,加强社区“两委”能力建设。优化党员基层报到机制,开展“光明虹”党员报到志愿先锋活动134场,完成党员报到1730人次。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强化政治监督,出台街道分类分级谈话实施方案。开展疫情防控分类分级教育警戒和监督检查。高质量落实巡视巡察问题整改。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制定一体推进“三不”建设方案,全年立案37宗,同比增长60%。严管厚爱抓作风、抓监督,开展纠治节日“四风”问题专项行动,综合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700余人次。开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警示教育培训会、纪律教育学习月等活动,举行廉政文艺汇演进社区、进企业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发展迈向更高质量。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实现“1个第1、3个第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70.9亿元,同比增长77.1%,增速全区第1;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20.8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全区第2;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6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全区第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0.9亿元,同比增长8.5%,总量和增速均为全区第2。产业空间持续拓展。实施土地整备项目32个,完成土地整备项目10个,整备面积36万平方米,入库面积21.4万平方米。坚持“大片区统筹”,启动上村莲塘龙大北、李松蓢、西田片区集中清拆,已完成建筑物清拆29万平方米,预计为大科学装置建设和科学成果转化贡献40万平方米产业用地。高效完成贝特瑞二期意向用地整备工作。持续推进“两个一千万”行动,全年纳管工业园区8个,新增纳管产业空间43.3万平方米。产业动能持续迸发。超算二期开工建设,鹏城云脑Ⅲ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南方科技大学光明高等研究院顺利落地。引入贝特瑞硅基负极材料、宝龙达总部基地等重大项目,总投资57.7亿元,做强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推进产业“高进低退”,清退“散乱污危”企业21家,引进优质企业18家。速联技术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嘉之宏电子、森科五金等51家企业入选深圳市第二批专精特新企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展涉企执法优化行动,做实四级领导挂点服务企业机制,全年走访企业863家次,解决企业租金、招工等诉求306项。组建企业安置专班,妥善做好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联益米厂”等32家企业安置服务,贝特瑞硅基负极材料成为全区首个“拿地即开工”示范项目。完成60个工业园区直供电改造,覆盖企业958家。成功举办深圳市2022年第二季度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仪式。公明商会获评“广东省先进商会”。

  一年来,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区发展能级稳步提升。高质量编制街道综合发展规划。锚定区党代会赋予公明的“大科学装置集群主阵地、环大科学装置产业带、茅洲河‘一河两岸’高质量发展带、光明城市中心”等目标定位,结合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空间格局等优势,引进专业团队编制《公明街道综合发展规划》,为公明未来发展明确战略蓝图和实施路径。城市更新积极开展。谋划推进城市更新项目5个,总投资107亿元,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达叁片区、宝滨工业园加快建设,元山片区开展实施主体确认,鸿大新城完成项目报建,环球实业工业园完成项目立项。积极谋划公明墟核心片区开发项目,一体推进公明粮仓风貌区活化利用。建成全市首家以民俗物件为主题的博物馆——光明区惜物博物馆。深圳市中东欧经济文化促进会落户公明,建成公明境外人员服务中心,高质量通过深圳市首批国际化商业文旅特色街区验收。利益统筹稳步向前。上村莲塘、上村、下村、李松蓢、西田等5个社区利益统筹项目成效显著,2小时完成龙大北64名业主100%签约,并完成126家企业100%清租签约;李松蓢利益统筹项目完成99.5%签约和90%清租,提前贡献2块工业用地、1块教育用地和1块住宅用地;西田利益统筹项目提前1个月完成第一批土地签约和清租工作;下村利益统筹项目可行性规划研究方案已通过区土地整备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上村莲塘利益统筹项目已启动规划研究;上村利益统筹项目已办理留用地批复手续。城市配套持续完善。交通综合配套设施不断改善,完成波光二路等4条道路升级改造,莲硕路、全宏一路等道路加快建设,新划线机动车位400多个、非机动车位1万余个。更新改造城市公园8个,完成红花中路等第一批道路景观提升工程。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及13号线片区、公明中心片区功能完善项目正在开展前期设计工作,第五批管道天然气改造普及工程超一半用户提前“点火”,“瓶改管”进度全区排名第2,下村一、二排新村率先获评“清瓶示范村”。

  一年来,我们坚持绣花功夫、安全至上,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大幅改善。探索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新路径,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创新巡办衔接执法模式和“社区四人小组”执法机制。重拳整治建筑废弃物非法消纳、泥头车带泥上路等违法行为,查处黑煤气170多瓶,处罚11.5万元,全年执法立结案511宗,案件办结数量和质量全区第1,街道执法队获评“光明区执法先进单位”。高标准完成公明、下村、西田综合市场平安创建任务,获评“光明区平安市场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全年拆除消化违法建筑59.6万平方米,连续6年超额完成“减存量、零增量”任务。开展“行走公明”等专项督导活动157次,市环卫指数稳居全区前列,西田“六好”示范社区创建成效显著,西田、下村社区获评“深圳市垃圾分类百优社区”,公明义工联荣获“深圳市文明单位”“十佳公益机构”“蒲公英之星”志愿服务队等荣誉称号。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稳步推进“蓝天碧水”保卫攻坚战。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持续开展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散乱污”回潮企业专项整治,整改不达标企业300多家,空气优良率全区第1。持续开展治水提质工程,完成5条河流、3座水库及73条小微水体漂浮物清理,涉水面源污染排查整治合格率100%,5条河流水质稳定达到V类以上。开展“环境长”行走活动20余次,广雅花园入选“光明区首个四星级住宅小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命案警情零发生,两抢一盗、八类暴力、刑事治安等警情全线下降,交通事故核心指标实现“四连降”,上村社区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区域成功摘帽。成功化解重点涉法涉诉进京访案件,圆满解决上村元大厂涉众型劳资纠纷,妥善处置舆情129宗。精准管控涉毒、涉邪、社矫、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员1200余人。依托30个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和民生云系统,解决群众诉求5800多宗。深化“三级联动”调解机制,建成调解室11个,成功调解各类纠纷2100多宗,追回拖欠群众工资1600余万元。下村社区获评“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城区安全持续巩固。深化“1+6+N+6+1”安全生产监管机制,打造“1+3”智慧应急监管体系,升级公明智慧应急APP,集成“防火、安监、防疫”三大功能,夯实基层安全监管底板,公明“智慧应急管理改革”模式获评“2022年度深圳基层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典型案例”。深化小散工程监管体制改革,打造“巡办合一”安全监管机制,构建备案巡查整治全闭环,实现小散工程领域零伤亡。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排查整改安全隐患7.3万处。完成C类房屋隐患整治1100多间,核销危险边坡16处,修复地面坍塌隐患39处,街道获评“光明区房屋安全监管先进街道”“住建系统综合评比先进街道”。全区率先试点建设食品小作坊集聚区标准化管理片区。

  一年来,我们坚持为民服务、普惠共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教育医疗加大供给。公明第二小学、宝滨小学、东宝纪念小学、公明中学(二期)加快建设。公明、下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被评为“广东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街道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入选全省首批“四星级社区康园中心”,街道行政服务大厅荣获“深圳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先进集体”。就业保障落实有力。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建成“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2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1场,培训2200人次。发放助残、助老、双拥、就业等民生补贴918万元。投入994万元实施131个民生微实事项目。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等一批公共设施投入使用。文体事业持续繁荣。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加快建设,茅洲河体育艺术中心、红花山体育中心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成功举办首届“X9联盟”高校赛艇争霸赛,粤剧《鹂宫贺寿舞霓裳》获深圳市第十九届“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节“优秀奖”,上村醒狮团荣获“深龙杯”龙狮邀请赛预赛第6名。街道获评“广东省A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疫情防控科学精准。高效稳妥处置多起本地突发疫情,实现“零扩散、零亡人、零舆情”。创新打造全市首个线上“白名单”监管系统“光明通”,精准匹配从业人员健康信息60余万条次。优化网格化圈层管理机制,重点地区来返深人员自主排查率稳居全区第1。创新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扫楼包干机制,实现街道20余轮大规模核酸检测百分百覆盖,推动加强针接种率达90%以上。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完成1300多亩基本农田经营权回收整改任务,获区委、区政府通令嘉奖。深入开展广西百色、深汕特别合作区对口帮扶,帮助六隆镇门屯村发展桑蚕等特色产业,多渠道筹措200多万元助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困难帮扶等工作。

  同时,街道人大、政协、保密、审计、财政、档案、国安、武装、民宗等工作均取得可喜成绩。高质量完成光明区第二届人大代表选举任务,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答复满意率100%。圆满举办香港深圳同乡会第三届会董会就职典礼。完成兵役登记108人,登记率105%。

  同志们,回首过去一年,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经济建设,无论是土地整备,还是安全生产,我们都迎难而上、笃行不怠,书写了公明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展现了新时代公明人勇担使命、奋发有为的精神特质。特别是,当“0312”“1013”等多轮本地疫情暴发,街道全体工作人员迅速响应,尽锐出战,奔赴抗疫一线,共同筑起守护公明的铜墙铁壁。在土地整备攻坚中,我们全员上阵,精诚团结,一鼓作气打赢谈判、清租、清拆等关键战役,刷新光明土整新速度,为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赢得时间主动。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街道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事实证明,公明各级党组织是不畏困难、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公明党员干部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公明人民是守望相助、勤劳勇敢、可敬可爱的人民!在此,我代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向驻街道各单位和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公明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公明的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对标“三地”战略愿景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街道经济总量全区占比偏低,产业结构不优,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头部企业偏少。二是城市功能品质有待优化。城区颜值不高,城中村配套设施落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市基层治理缺乏系统性、协同性。三是队伍建设存在短板。部分干部担当意识不强,谋划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对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戒骄戒躁,埋头苦干,妥善解决。

  二、赶超奔跑再出发,全面推进“2+8”系列攻坚行动,再创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公明

  赶超奔跑再出发,再创一个新公明——这是公明街道当前工作的主旋律!赶超奔跑再出发,就是要迅速将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聚焦到抓项目、谋发展上来!过去三年多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同心抗疫,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全面投入防疫一线,有效保护了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去年11月以来,随着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我国疫情防控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平稳转段,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农历新春刚一开工,纵贯省市区各级的高质量发展大会相继召开,擂响了奋进催征的金鼓。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伟大抗疫精神,以一样的决心意志、一样的必胜气概、一样的全情投入,大抓谋划、大抓项目,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创一个新公明,就是要把握新一轮历史性发展机遇,在红花山下、茅洲河畔再现一个崭新的公明城。改革开放以来,公明抢抓机遇、勇立潮头,成功跻身“全国百强镇”,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城市基础。今天,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让公明的发展再次迎来了时代的“风口”,科学之光正在点亮公明。公明街道近半地域处于99平方公里科学城范围,茅洲河北岸4平方公里直接嵌入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区。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研究平台,顶尖科学家、高水平人才团队和高端前沿企业,将把科学的基因深深镌刻在公明,给公明的城市肌理带来质的改变。更令人期待并值得为之努力奋斗的是,科学城建设以来,光明全域已成为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公明街道五大片区利益统筹项目全速推进,

  茅洲河两岸一派热气腾腾、大干快上的新气象。五大片区项目一期、二期全部实施后,沿河两岸近4平方公里将得以高水平重塑,586万平方米的高标准产业、居住和商业空间,将在美丽的茅洲河畔再现一座崭新的公明城!

  “新公明”的建设,已经踏着时代的鼓点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们要以赶超奔跑、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全力推进“2+8”系列攻坚行动。

  “2”即两大关键核心行动:

  一是实施四大利益统筹项目一体攻坚行动。集中攻坚上村莲塘、下村、西田、李松蓢四大利益统筹项目,年内100%完成李松蓢、西田片区清租清拆和土地入库;9月底前完成上村莲塘片区实施方案和拆赔方案审批,并启动谈判签约工作;推动下村片区释放产业用地15万平方米。

  二是实施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构建“1+5+6”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强力推动项目建设、企业服务、产业空间拓展、招商引资、商业提升、项目谋划等六大攻坚行动,统筹全街道力量和资源大抓经济、大抓项目,全力冲刺高质量发展。

  “8”即八项具体任务:

  一是推进“100+10+1+N”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引育百亿级企业1家、十亿级企业5家、亿元企业60家,完成小升规企业70家以上。

  二是推动产业空间提质增效。深入实施“两个一千万”“高进低退”等行动,改造升级大新华达等一批工业园区,释放产业空间73.2万平方米。开展上村莲塘片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聚焦“研发+智能制造”,打造新材料新型产业社区。

  三是推动公明墟整体开发取得新突破。开展“公明墟”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联动公明粮仓一体谋划、整体开发。实施“古墟新径”计划,以公明墟为核心打造传统手工、特色美食等文旅品牌。

  四是推动全域城市更新大提速。推动宝滨工业园等5个在建项目最大限度形成实物工程量。完成李松蓢西区、西田旧村2个城中村新一轮综合治理,开展上辇新村C区规模化统租改造,打造新型人才公寓。

  五是打造夜色烟火步行街。创新“七个一”党建引领城市精细化管理机制,实施“街社联动+科学组织+共治共享”城管模式,对夜宵档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科学设立疏导点,打造公明夜间经济活力带。

  六是升级“公明智慧应急”3.0版本。打造消防管理、安全巡查、劳动监察、职业卫生巡查、自然灾害巡查、三防巡查等“多位一体”智能监管平台,创新“企业自查+物业排查+安监检查”智能管理示范园区,建设智慧化监测预警中心。

  七是创新“网格+楼长”管理模式。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改革,加快构建“街道-社区-片区网格-综合网格”四级管理架构,建设“网格员之家”,发挥楼长联合会“领头羊”作用,盘活2000多名楼栋长力量,夯实网格化管理基础。

  八是打造“红色治理”公明模式。深化“家门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发挥好红领居、红管家等平台作用,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动能”。以“木棉居”为阵地打造西田“党员志愿广场”,发挥人才驿站、居民纳凉会、《业主公约》议事会等功能,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三、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围绕区委“1+2+3+4”工作体系,赶超奔跑、追求卓越,攻坚克难、担当作为,为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贡献公明力量。

  2023年经济社会主要目标:力争实现“3个100亿、5个双位数增长”,即:力争GDP、规上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三项指标全面突破100亿,分别达到180亿、100亿和150亿。力争GDP、规上总产值、规上增加值、社消零、固定资产投资五项指标增速均达10%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00%以上。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打造党建引领核心引擎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家门口党支部”和“银龄”宣讲团作用,分层次全覆盖开展学习宣传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公明落地生根。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全面落实“两个维护”十项机制,坚决捍卫“两个确立”,推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模范机关创建主题行动。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新闻舆论、民族宗教等阵地建设,切实维护基层政治安全。

  二是深化基层组织建设。落实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实施新一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标准+质量+示范”建设。系统推进“跟党一起创新”,开展两新党建覆盖“源头工程”、新兴领域“巩固跃升”行动,进一步加强新材料等产业链党建,提升产业园区党建覆盖率,以党建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独具公明特色的基层党建“红色矩阵”,以左岸科技公园党群驿站为平台,常态化开展党群服务“大集市”活动;以“红花山商圈党群服务站”“公明墟暖蜂驿站”为载体,服务建设最具烟火气息街区、公明墟特色文化街区。

  三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重点围绕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高端商务等领域,选调招录一批政治素质高、专业技术硬、执行能力强的年轻干部。深入实施《公明街道年轻干部展翅计划全周期培养方案》,落实常态化、制度化内部轮岗交流机制,依托“智汇公明”人才孵化培育工程,加强干部经济管理、行政执法等专业能力培训,提升干部队伍战略思维和创新意识。常态化开展“知事识人、序事辨材”行动,实施《在“高质量发展一线”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方案》,建立干部攻坚克难档案,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相匹配的一流干部队伍。

  四是深化作风纪律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一体推进“三不”工作机制建设,推动“惩、治、防”有机结合,扎实开展“微腐败”综合治理行动,实施社区“三资”、综合执法等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强化“不敢腐”心理震慑。加强预算合同、采购服务事前监督,常态化开展购买服务抽查事中监管,扎牢“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和家教家风建设,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系列活动,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

  (二)激活科创引领发展新动能,打造科产协同示范区

  一是全力推动科学城建设。坚决扛起大科学装置集群核心承载区主阵地责任,力争6月底前完成上村莲塘龙大北地块移交入库。力争8月前完成南科大光明高等研究院建成使用,加快筹建创新材料研究院、生命科学中心等“三院五中心”科研平台。全力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共建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引进一批概念验证、中试小试和技术转移专业机构,持续增强科学集中度显示度,夯实公明科学基础。

  二是持续拓展产业空间。加快推进“5+8”连片产业用地项目建设,释放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31.7万平方米。统筹纳管工业园区8个以上,新增纳管厂房37万平方米。盘点集体产业空间,建立集体园区企业入驻评估及续租审批机制,组建专责小组集中清退“散乱污危”企业,建设符合产业需求的新时代高标准厂房。以集体留用地和国企园区为试点,打造一批“工业上楼”和“研发空间+制造空间”特色园区。精准绘制街道全域产业空间数字地图。

  三是大力发展高质量产业项目。加快建设环大科学装置产业带,开展社区利益统筹项目产业发展规划,以整街统筹为契机,高标准建设公明先进制造业园区,打造“科学+研究+转化+产业”沿途下蛋模式。深入推进西南直角产业带建设,推动贝特瑞硅基负极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产能1.5万吨,加快宝龙达新型研发和智能制造总部基地开工建设,做大做强新材料、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全力推进深圳中能电子激光项目动工建设。积极对接全市、全区产业规划布局,以李松蓢片区为主体建设生物医药高品质产业空间,谋划落地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集群。

  四是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1+5+6”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深化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完善“一园一站”服务体系。高质量开展“干部助企行”,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梳理和落实涉企柔性执法事项清单。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完善“链长制”全员招商工作机制,联合园区运营商、企业高管、金融机构等组建社会招商智囊团,发挥公明商会等渠道资源作用,建立“招商项目池”匹配辖区“产业空间库”,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依托龙头及“链主型”企业开展以商招商。出台《公明街道留企稳企工作方案》,建立重点企业外迁预警机制,妥善安置土地整备中涉及的优质企业。加强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建设,推动永德利在创业板完成上市,扎实做好“小升规”指导服务。

  (三)突出“山水城”深度融合,打造中央水岸活力带

  一是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公明蓝”行动,加大工地扬尘、裸土地、“散乱污”企业、餐饮油烟整治力度,确保全年PM2.5等空气质量指标排名全区前列。大力推进公明片区水质及水务设施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完成2个污水零直排区、73个零直排小区建设,实现23条道路管网工程进度达80%。严格落实总河长3号令任务,深入开展涉水污染源排查整治行动,推行入河口“一口一档”,实现河流水质稳定达5类以上,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达4类以上,力争涉水面源污染排查率、整治合格率排名全市上游。开展“宁静公明”行动,重拳整治交通、工业、社会生活和施工等各类噪声污染。

  二是塑造特色文旅品牌。加速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二期)、茅洲河体育艺术中心、红花山体育中心(改扩建)工程等重大文体项目建设。高规格举办篮球、足球、城市赛艇等品牌赛事,传承好醒狮、太极拳等传统文化活动,开展“非遗在社区”戏曲巡演,推动“陈仙姑的故事”品牌化、市场化、高端化。依托茅洲河、巍峨山等“三山五水”生态资源,建设一批生态公园项目,打造茅洲碧脉缤纷水岸。完善李松蓢周边交通、景观、消费等配套服务,建设一批足球主题公园、主题街区、主题酒店,打造特色运动小镇新名片。建设红木古镇特色文化景区,全力支持茅洲河、红花山等景区入选“光明十景”。

  三是厚植城市文明基因健全城市文明管理常态长效机制,打通“整治+机制+长治”工作闭环。积极开展“最美”系列典型评选活动,打造最美道路、最美街巷、最美城中村等5个文明示范点。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培育“藤蔓计划”,打造“五彩”义工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五老”队伍和“长青志愿者”队伍银龄模范作用,探索多元多彩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涵养现代城市文明新风尚。

  (四)高标准建设光明“双中心”,打造承古扬新公明城

  一是推进重点片区开发。坚持整街统筹,深入实施“1个指挥部+8大功能组+7个谈判组”大兵团作战模式,重点推进上村莲塘、下村、李松蓢、西田等片区二次开发。引入市场主体开展规划设计,加快推进公明墟、公明粮仓整体开发。推动宝滨工业园完成施工建设,鸿大新城完成80%主体施工建设,达叁片区完成主体结构1/3施工建设,推动元山片区开工,环球实业工业园完成土地备案核查和专规审批。建设配套齐全、舒适高端的高品质生活区,推动公明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二是打造公明商圈消费新业态。深入实施“烟火漫城”计划,打造公明天虹、百佳华等特色商圈,整体提升周边消费能级。依托红木古镇、公明广场、红花山周边等商业基础好、人流密集片区,建设“公明三宝美食街”“夜色烟火步行街”“岭南酒吧街”等特色主题街区,打造公明夜间经济中心。发展节庆经济,支持红木古镇积极参与深圳市文博会,举办特色文艺演出及特色古镇旅游购物节等活动,依托西柚小镇打造“西柚美食节”品牌,精心设计《乐游公明》等宣传片,塑造公明特色商业名片。

  三是完善城区功能配套。全力保障轨道13号线二期公明段建设,加快长春北路、李松蓢二桥等4项工程建设,打通马田路、水荫路等6条市政道路,新建道路6公里,新建金朗路、大园路等9条电缆沟,完成民生路、波光二路等4条道路2.4公里高压架空线改造,完成公明中心片区、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及13号线片区等21条道路13.5公里改造提升。新建立体停车场、临时停车场2个以上,“硬隔离”15条道路,新增机动车泊位500个以上,有效解决停车难等问题。完成第五批管道天然气改造普及工程,并100%完成点火及“全域清瓶”任务,新增天然气用户2.5万户。新建3个口袋公园,推动公园与城市共建共融。

  (五)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打造善治公明新典范

  一是夯实安全公明底板。创新“1+6+6+N”公明应急管理机制,打造大应急智慧化管理平台。逐步推进火灾高风险专项整治,实现三小场所5G烟感全覆盖,探索智慧应急响应调度机制,力争全年无重大火灾事故,火灾事故伤亡率持续降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实施西田市场周边主干道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探索主干道综合治理新模式。开展电动车不戴头盔、非法载人专项整治,继续保持非机动车保险量全区第1。加强建筑施工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制定小散工程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负面清单,建立小散工程“红黑榜”管理制度,压实施工企业和参建人员主体责任,严控小散工程领域事故。实施C类房屋“5+3”整治监管机制和“基础网格+物业+专业排查单位”巡查模式,实现工业厂区C类房屋隐患整治闭环。建立市场监管重点领域“白名单”机制,抓好三张清单、一项承诺书,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

  二是打造平安公明高地。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新增、迁移二类视频监控点400余套,力争实现视频监控100%覆盖。建设“交安+反诈”宣传一条街,打造社会治安示范点,构建治安立体防控和综合治理信息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坚决铲除校园、金融、医疗等领域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猖獗势力。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刑释人员、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扎实做好禁毒宣传。

  三是打造精细管理样本。高质量落实光明区行政执法巡查整治监管试点,抓好黑网吧、黑煤气、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执法,重拳整治地铁口、大型商超、公园广场等重点区域市容乱象,力争城管领域办案数量和质量全区第1。落实林长制、田长制责任。实施国有土地违法建筑历史遗留问题“排雷”行动,高质量完成“减存量、零增量”任务。探索“智慧小区、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等城市全场景应用,推进街区治理智慧化升级。建立科技赋能市容环境督查机制,落实市政环卫管养购买服务退出机制,加快垃圾分类前端智能设施建设,实现住宅区、工业园区垃圾分类投放点AI设备全覆盖,推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60%以上,力争市容环卫指数排名全区第1。

  四是深化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全面推进法治机关建设,不断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加强人大、政协机关建设,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能,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办结率、答复满意率实现两个100%。打造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2.0版本,落实群众诉求首问首办负责制,保持群众诉求化解率99%以上。持续推进信访积案化解,重点做好利益统筹领域矛盾化解,力争领导包案、国满件结案率、满意率两个100%,争创“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街道”。加强全民普法,深化“法治惠1+5计划”,落地商事调解标准化试点,构建“公共法律服务500米服务圈”,实施家庭法律顾问服务计划,建设“一站式、全科目”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双拥共建,用心开展退役军人节日慰问走访,营造拥军优属良好氛围。

  (六)聚焦“民生七优”,打造民生幸福新标杆

  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学区化办园互促机制改革,推动14所幼儿园作为学区联盟园扩容提质。持续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力保障公明第二小学(二期)、宝滨小学交付使用,推进公明中学(二期)、东宝纪念小学、西田学校等3所中小学建设完工,新增公办学位2000余个。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加强社区教育平台及师资建设,打造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加大全民素质教育宣传力度。加强校外培训、托管机构监管,引导校外培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积极打造“健康公明”。构建优质高效多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速建设国科大深圳医院新院区,推动社区医院完成报批报审。提升医养融合服务质量,依托职康中心“四位一体”关怀服务功能,建设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打造复合型居家养老模式。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加强儿童早期发展科学育儿指导,加快建设优质托育机构。完善公共卫生委员会机制,健全与社康中心协调联动机制,开展健康政策宣传、基础体检项目“送上门”活动。

  三是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构建“1+5+N”社会兜底保障机制,加大残疾人、老年人、困难群体等关怀力度,计划发放各类慰问及津贴600万元以上,覆盖人群1000人以上。加强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建设,实施“城村一体”规模化改造,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870套。建好用好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招聘会10场以上,发掘就业岗位4000个以上,大力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1%以下。

  四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保护利用和农业景观开发新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开展结对镇村调研活动,加大对脱贫不稳定户关注力度,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深汕合作区冰深村对口帮扶工作,加强广西百色田林、田阳2镇14村定点帮扶和对口协作,推动六隆镇门屯村种桑养蚕产业项目加快投产。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东西部产业协作,持续引导社会力量开展消费、产业、劳务等领域合作。

  同志们,奋斗成就梦想,实干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赶超奔跑、追求卓越,踔厉奋发、勇毅笃行,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