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光明区水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3年 11月 13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水务局

字号: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坚持党建引领、改革破题,推动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长制久清、水安全有效保障、水生态明显改善,为光明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提供高质量水务支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继续擦亮“党建+水务”党建品牌。一是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第一议题”等学习制度,开展“第一议题”学习65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8次、“支部学习日”学习187次。建立“学习强国”学习情况通报、激励制度,区水务局干部职工学习强国日人均学习积分位列区直机关前列。二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召开党员大会7次、支委会15次、党小组会36次,讲党课8次,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2次、组织生活会1次。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构建社区全覆盖的水务“智慧红网格”基层党组织体系,党员干部带头下沉对接全科水务网格及社区党委105次,现场协调河湖管理、防洪排涝、设施管养等水务问题552个,水务“智慧红网格”荣获2022年深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圳之治”优秀案例。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局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开展谈心谈话119人次、线上线下廉政教育48次,邀请31名街道社区党员作为水务“智慧红网格”党风廉政监督员,对局敏感岗位工作人员全覆盖实施“一清单两派卡一评价”廉政制度,对正科级及以上干部建立个人廉政档案,制定局公务员平时考核方案、一般类专干岗位和职务级别晋升方案、非编人员绩效考核方案,切实强化干部监督考核。全面梳理自查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优化完善行政审批服务、合同审查、内部审计、造价审核、自行采购、定标监督、设计审查等重点领域管理制度和管控机制,组建局招标委员会持续对水务公开招标方案进行充分论证,成立局技术审查中心持续开展水务项目的技术方案审查、技术路线论证,切实防范管控廉政风险。持续开展巡察问题整改“回头看”,确保问题“不反弹”。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标准推进生态宜居的科学城建设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出台全市首个区级水务基础设施空间体系规划,系统保障科学城涉水需求。高质量谋划首个服务光明科学城的高品质水系统专篇规划,聚焦科学家谷谋划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示范区,市水务局表示将予市水专资金支持。二是推动水环境质量稳步达优。率先实施河湖长制街道、社区双考核机制,完成813个小区、22.15平方公里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我区27个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河流断面基本均达Ⅳ类水以上,Ⅲ类水河道占比达91.2%,茅洲河入选2021全国美丽河湖案例,我局获评“深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突出集体”,涌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三是推进科学城海绵示范建设。通过全市首个区级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海绵城市建设由“管项目”向“管行为”转变。基本完成光明科学城海绵化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完成明湖城市公园等8个市级海绵示范项目、茅洲河干流等3个海绵城市片区达标小流域创建,新增海绵城市面积10.1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由“凤凰城试点”向“科学城示范”迈进。四是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示范引领。光明区成为广东省唯一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的行政区(县)。完成2个水土保持示范工地建设。以光明科学城中心区为试点,在全市率先探索水土保持区域评估,为企业减负,为审批提速。五是推进百里碧道建设。完成《光明湖及5条河流配套设施详细规划》编制,新贯通碧道15.1公里,立项推进光明湖碧道建设,协调推进茅洲河上游段碧道可研审批工作,开工楼村水水生态治理修复工程(一期)。

  (三)聚焦聚力改善民生,着力提高水资源和水安全保障水平。一是供水保障水平进一步增强。开工建设光明水厂深度处理及二期工程、光明科学城供水保障骨干工程(一期),争取到市水专资金支持推进光明区基本农田灌溉工程,完成供水“民生三项工程”年度民生实事任务,供水管网漏损率从2018年的8.48%下降到2022年的3.4%(达国际先进水平)。二是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印发《光明区节水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按三步走推进节水典范城区创建。全市首创将节约用水、再生水利用、供水高质量发展相关标准与要求纳入产业监管协议。辖区公共供水设施全部安装节水器具,节水型工业企业、小区、单位覆盖率分别达53%、57%、6.4%,万元GDP用水量从2018年的15.36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10.77立方米,光明区获评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光明区代表深圳作为全域推进再生水利用配置综合示范区入选国家试点,光明燃机电厂、华星光电等用水大户再生水利用工作取得突破,市政杂用再生水替代率达90%以上,全年辖区再生水替代自来水量约占全区用水量的4.5%。三是有效保障安全度汛。建立水旱灾害防御三级责任人体系及直达基层的防汛“叫应”机制,开展巡河道停放车辆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并清理违规停车问题点31处、违停车辆1200余辆,完成34处易涝积水点和防汛安全隐患整治,购置首台龙吸水大型移动防汛排涝装备,汛期实现“零内涝、零伤亡、零投诉”。推进水灾防御全智能,立项实施光明区防洪排涝指挥调度中心建设项目,光明智慧水务项目入选住建部2022年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四是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服从国家防疫大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制修订局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等7份防疫文件,落实水务工程及水务设施管养人员白名单等工作制度,先后派出8批次400多人次支援街道、社区防疫工作,全年水务系统疫情防控形势稳定。

  二、2023年工作计划

  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聚焦“建设高品质高颜值城区”目标,重点推进水务领域“一引领、双示范、四提升”工作,高水平打造生态环境美、饮水品质优、供水服务好、水灾防御能力强、水务管理水平高的水务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助力打造“自然之美、城市之美、科学之美美美与共”的魅力光明。

  (一)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水务治理能力。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学,推动全区水务系统“深入学习、深刻讨论、深度调研”,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党组织“标准+示范”建设,严格开展“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依托水务“智慧红网格”进一步做实党员下沉服务、挂点锻炼等工作,建成楼村湿地公园党群服务中心并为党员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持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开展作风专项检查行动、健全干部培养和监督考核机制等举措,一体推进“三不腐”,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的水务干部队伍。

  (二)先行先试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名片。一是推进大湾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争取市水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并全面启动光明科学城北片区高品质水系统专篇规划。加快推动玉田河等碧道建设,完工楼村水水生态治理修复工程(一期),全面开工光明湖碧道并争创省级水利风景区,打造水务新地标。完成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深圳分干线铁坑水库分水口建设,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推进科学城海绵示范建设,率先推出光明区科学城核心片区海绵详细规划,在大装置区等片区试点浅表流排水系统和竖向高程管控,探索实践海绵城市行为管控,打造不少于8个海绵城市典范项目。二是推动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全域示范引领。印发《光明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实施方案》。建成楼村湿地再生水加水站,高标准打造对外推广宣介平台。完成光明燃机电厂再生水管道工程建设和能源生态园再生水泵站建设,保障重大项目生产需要。完成《华星光电片区再生水利用详细规划》编制,联合华星光电、中山大学完成高、低品质电子级再生水利用示范研究,破解再生水工业利用的技术瓶颈。针对大科学装置区、华星光电周边等片区策划生成光明区再生水供水完善工程,探索再生水市场化建设运营机制。编制光明区供水与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制定节水载体创建3年行动计划,提升节水型单位和小区覆盖率。

  (三)提质提效强化基础民生水务保障。一是抓好优质饮用水品质提升工作。编制《光明区自来水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谋划逐步打造全区直饮的城市供水体系。加快推进光明水厂深度处理及二期工程、光明科学城供水保障骨干工程(一期)等工程建设,推动完工长圳给水泵站、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给水加压泵站。启动居民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和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全覆盖工作,完成光明科学城片区1-2个直饮水试点建设。全面完成居民小区抄表到户,推动用户供水业务100%可线上办理。二是抓好河流水环境质量提升工作。进一步优化细化河长责任体系,全面压实各级河长及街道、社区水环境管理责任,确保15条干支流水质稳定达地表水Ⅳ类以上,优良河长占比达80%以上。健全排水建设全流程管控机制,加快公明片区水质及水务设施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公明水质净化厂二期配套污水干管建成通水,谋划解决存量排水设施遗留问题,加快推动25条已建市政排水管道移交接管及历史遗留缺陷修复,持续提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效能。三是抓好水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工作。抢抓防汛备汛窗口期,推进各类方案预案完善、防汛隐患排查整改、水毁工程修复等汛后相关工作,夯实防汛安全基础。完成13座小型水库安全管理标准化达标建设,消除水库安全运行隐患。加快推动存量易涝积水点整治,继续落实易积水点位精准管控措施,持续提升防洪排涝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完善水务领域地面坍塌防治工作机制,确保及时处置整改地面塌陷隐患。加快建设光明区防洪排涝指挥调度中心,推动水灾防御全智能。四是抓好水务管理能力提升工作。加快开展水务设施和在建水务工程BIM+CIM平台建设应用,完成GIS管网质量提升工作并确保数据准确率达90%以上,提升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推动水行政执法监督全覆盖,建立健全“街道吹哨、部门报道”的高效联动执法机制,提升法治化水平。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