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光明区民政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4年 02月 26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民政局

字号:

  2023年以来,光明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秉持“为民、行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系统思维、整体推进民政工作,推动民政服务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以小切口推动服务大提升,以微项目夯实工作全体系。

  一、2023年度工作总结

  (一)夯实基础,推动基层治理新提升

  兜底保障更加有力严格落实《深圳市光明区临时救助办法》,救助临时困难群众78人次,发放救助金22.4万元。及时足额发放各类低保救助金约139万元,困境儿童补贴约70万元。为1.5万人次生活困难残疾人发放护理、生活补贴约705万元。开展“2023年春节慰问”关爱行动,为1500余人次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234万余元。实施“善行光明”救助计划,累计救助和关爱慰问困难群众378人次,发放救助金388.34万元。

  社区建设稳步推进。推动完成2023年“民生微实事”项目837个,涉及资金5727万余元,以“小切口”激活基层惠民“大合力”。出台《光明区“民生微实事”项目全过程全链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构建“4+3”全流程闭环监管体系,强化示范引领,推动民微工作提质增效。组织开展2023年度“民生微实事”项目“口碑榜”评选,深入挖掘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优秀项目,让“民生微实事”成果惠及更多群众。顺利完成31个社区下设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以及社会服务(妇女和儿童)委员会的建设工作。推动完成行政区成立以来首次社区居民委员会优化调整,荔湖、科韵等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挂牌成立,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夯实治理基础。

  社会工作扎实开展。推动“双百工程”两个100%全覆盖,全市率先通过购买服务方式配备“双百”社工,累计为1012户困难群众建立“一人一档”服务档案,入户走访2099人次,兜底民生服务更聚焦更专业。印发《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监管实施方案》,加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施过程监管,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组织开展2022年度“优秀社工”“优秀案例”“优秀项目”等评选活动,提高社会工作认同度。

  (二)拓宽思路,推动营商环境新改善

  打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养老服务体系。机构养老服务再丰富。启用光明社会福利院,新增养老床位377张。推动区内3家养老机构差异化发展,实现“高端有选择、中端有供给、兜底有保障”的机构养老格局。社区养老服务再升级。充分发挥光明荟养老综合体功能,解决老年人“就近养老”的实际需求,光明新村、凤凰玖龙台2个光明荟累计接待群众12万余人次,开展900余场公益活动。居家养老服务再发力。大力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养老护理员及家庭护老者培训,全年适老化改造302户,培训养老护理员600人次、家庭护老者600人,提高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精准度和精细化水平。坚持党建赋能,实施老年人“1+N”服务,累计为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1800余人次。

  高品质推进“有爱无碍”无障碍城市建设。完成全区政务服务场所无障碍设施提升改造178项,在全市率先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全覆盖。建立无障碍城市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建立各司其职、多方协同工作格局。在全市率先组建无障碍城市建设监督员队伍,开展无障碍城市建设培训150余人次。出台“光明区无障碍城市建设29条”,进一步完善无障碍工作机制,共同助力城市“有爱无碍”。12月25日,全市人大持续推动无障碍城市建设监督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与会市区领导对光明区无障碍建设工作情况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认可。

  大力开展民政领域招商引资工作。落实“全员招商”,成立养老服务领域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例会,形成“以社会福利设施用地、养老公配物业等相关项目为抓手,推进招引工作常态化、机制化”的工作思路,促成2家企业落地光明。

  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党对社会组织全面领导试点工作,建立试点社会组织5家。开展“党心暖童心 圆梦微心愿”精准结对帮扶活动,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群众认领“微心愿”,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率先出台《光明区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高质量发展。

  (三)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事务新发展

  创新开展服务光明科学城系列活动开展“善”建光明·共筑美好-科学城建设者子女美育公益夏令营,结合深圳先进教育理念,培养参与者认知、观察等多方面能力,传递光明科学城的关爱与温暖。依托“214”“520”“七夕”等节日,开展“光明科学城建设者结婚集体颁证”系列活动,发放精美礼品为新人们献上诚挚的祝福。集体颁证期间办理结婚登记189对,全年累计办理结婚登记3590对。

  推动文体助残出新出彩。推动民政综合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提供康复训练、文化体育等多元化服务,成功举办老年人门球场活动、残疾人七夕交友、特殊儿童跳蚤市场等活动261场次,累计服务8400余人次,营造残健共融良好氛围。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种体育赛事,残疾人运动员陈建新在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射箭项目中荣获两金一银,成为我市该项目荣获金牌和奖牌数最多的选手,也是我区历年来最好成绩。首次举办“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残疾人大型文艺汇演活动,为残疾人搭建自我展示平台。

  深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统筹运营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专业、安全、个性化的庇护服务。开展趣味游园会、知识竞答、“暖心先锋·呵护幼苗”等20余场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让未成年人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推动从“事后被动保护”向“全方位事前保护”转变。制定《光明区民政局2023年关爱特殊儿童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创新开展“筑星愿·爱童行”关爱特殊儿童专项系列活动,累计服务1000余人次,取得良好社会效果。举办光明区特殊儿童康复服务交流会,邀请全国各地康复领域专家学者10余人,围绕“康复、干预、融合、引领”交流探讨,促进特殊儿童康复服务工作提质增效。组织开展特殊儿童康复技术专题公开课7场,区特校、儿童康复机构老师,以及儿童家属等400余人次参加,有效提高特殊儿童康复服务水平。

  (四)党建引领,推动机关建设新作为

  全面强化党的建设。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开展“第一议题”学习47次。制定《光明区民政局机关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乐学敏行·民政大讲堂7期、“阅享时光·书香民政”2期等丰富多样的机关文化建设活动。围绕“作风提升年”要求,先后召开作风分析会和作风提升专题会,推动作风建设入心入脑。

  开展“走流程、优服务、做到位”行动以民政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按照“202030”(即递交的材料减少20%、办理程序减少20%、办理时间缩短30%)工作目标以及“程序、文本、清单”三个标准化要求,梳理76项民政系统政务服务项目,制定“傻瓜式”业务办理流程图,简化业务办理,实现秒批率27.27%,即办率41.56%,42项在材料精简、流程简化、平均用时等方面达到全市最优、并列最优水平,实现了“审批更简、时限更短、服务更优”的目标。改革补贴资金结算方式,出台《光明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助工作指引(试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为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减负,增强特殊群体服务满意度。

  守好安全稳定底线。修订气象灾害、突发事件等2个应急预案,进一步提升民政领域应急处突能力。加强隐患排查,形成“领导带队查、街道属地查、安全公司专业查、机构主动查”的安全排查机制,累计出动500余人次,排查隐患并按要求限期整改,同时强化培训和演练。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围绕“制度建设年”要求,全面梳理各项规章制度,集中开展“存、补、废、调”专项活动,出台、修订20余项制度、方案,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运作机制。通过座谈、调研等形式,加强与代表委员沟通联络,顺利承办人大主办(分办)建议4件、会办建议5件,政协主办提案6件、会办提案4件。积极配合慢性病综合工作,将健康机关创建融入日常工作,多措并举提高职工身体素质。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下一步,光明区民政局将进一步“转思维、转作风、转方式”,持续加强“队伍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在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基础上创新服务形式,突出“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实,更好地服务光明区群众。

  在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上下功夫。坚持“老有所养”为基础、“老有所为”为特色、“老有所乐”为目标这一工作主线,持续巩固“高端有选择、中端有供给、兜底有保障”的机构养老格局。重点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坚持光明荟“集约型、嵌入式”方向,加快第二批光明荟建设。

  在提升民政服务上下功夫。完善困难群众常态化主动发现机制,不断提高主动救助、精准救助水平。升级民政综合服务中心,融合一老一少、一残一弱等群体服务,打造区级民政综合服务展示中心、体验中心、救助中心、指导中心和孵化中心。构建“大未保”工作格局,实施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服务计划。持续开展关爱残疾人系列活动,促进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有成效、可持续的残疾人活动品牌。常态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深入梳理优化“存、补、废、调”福利政策。

  在突出科学城底色上下功夫。积极引入、培育与科学城基础研究、科研经济、战略产业等相契合的专业行业协会组织,以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助力光明科学城建设。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在重要时间节点和登记高峰期,适时推出不同主题的婚姻登记服务。利用好慈善枢纽平台,充分发挥区慈善会作用,以高质量慈善擦亮高水平发展的民生底色。推动落实“光明区无障碍城市建设29条”,持续优化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无障碍环境,着力提升残疾人社会融入感、生活幸福感,助力擦亮科学城幸福宜居底色。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