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深圳市光明区科学城开发建设署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4年 03月 22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科学城开发建设署

字号:

  2023年,我署围绕区委“1+2+3+4”工作部署,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目标,扎实统筹重点片区开发、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获评2022年度光明科学城建设卓越贡献奖先进集体。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学习教育和制度建设双轮驱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第一议题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77次,对照主题教育重点任务清单,统筹安排理论学习、调查研究等工作。二是发挥署党组集体领导作用,印发年度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全面部署、落实各项任务。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南头古城教育基地,构筑拒腐防变坚实防线。四是全力配合二届区委巡察工作,对照反馈意见和整改方案,实施“台账式管理”和“销号制落实”,推动巡察整改落细落实。五是推动左岸科技公园展厅打造成全市十大党员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相关案例获评区“跟党一起创新”优秀案例。六是发挥统一战线独特优势,与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保持高效沟通,建议、提案办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补齐短板和精细管理协同推进,重点片区统筹卓有成效

  1.光明科学城核心片区投资持续加码,开发建设提质提效。一是目标明确计划先行,合理设置片区建设目标,全盘梳理支撑项目59个,印发建设计划和任务清单,每月收集进展、及时研判预警,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二是紧抓固投深挖增量,主动沟通市总指办精准下达固投任务,争取市重点区域相关补助资金2.82亿元,强化区投市政工程资金支持,预估片区可超额5%完成全年固投任务,同比增长17.15%,绩效考核排名保持全市前列。

  2.大科学装置集群总师制深入实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核心区加快建设。一是总师引领效果显著,依托总师制为项目提供全过程咨询20余次,开展建筑用材与色彩等专题研究4个,推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中国计量院深圳创新院等项目方案获区2022年度十佳高颜值设计方案,引导片区高质量开发建设。二是项目建设全面铺开,科学家谷完成城市设计与重点项目建筑方案定标,推动科学公馆、二号变电站开工建设,首栋建筑、首条道路、110kV高压线迁改工程全面完工。

  3.云谷片区开发建设精耕细作,“光明湖”生命科技总部经济集聚区雏形初现。一是统筹调度有力,牵头印发片区开发建设工作方案,从规划体系优化等6方面梳理任务74项,逐项明确年度任务并进行量化分解。二是项目谋划有序,围绕近自然体验、都市型创新、多元化生活和校园式交往4方面,开展片区城市营造研究,谋划26个项目列入三年滚动项目库推进实施,加快补齐现状空间与城市服务短板。三是跟踪督办有效,开展例会、飞行检查等28次,有效推动市政配套加快建设,餐饮、酒店等商业设施投入运营,卫光、云谷一期等园区投用并释放产业空间约20万平方米。

  4.科技创新集群、六号线光明段等研究深入开展,建设提升路径日渐明晰。一是启动科技创新集群发展策略研究,从供给、需求、供需融合三个维度提出片区发展策略及功能布局,同步研究开发模式,谋划打造产创中枢港·转化示范区。二是开展地铁六号线光明段沿线景观提升研究,对标国内外城市轨道空间提质和复合利用案例,明确空间织补与景观提升的思路与策略,聚焦凤凰城、科学公园等5个站点,分近、远期提出系列规划场景,梳理试点项目14个,助力提升沿线环境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度。

  (三)机制保障和靠前服务共同发力,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1.高效运作建设推进组协调机制,保障“六重”重大项目加速实施。一是编制2023年光明科学城建设“六重”重大项目计划表,将36个项目分解到岗到人,压实台账管理和跟踪督办,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二是全年组织召开专责小组会议13次,协调解决问题41项,形成交办事项100余项,为项目及时解决堵点难点并加速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2.首推科研机构保姆式贴心服务,保障深圳医学科学院落地并实体化运作。一是牵头印发医科院建设运营2023年总体保障实施方案,组建医科院成立大会活动保障工作专班,围绕机构运转、服务配套等需求,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权责分明的协调机制,顺利保障医科院正式揭牌成立,永久院区选址确定后122天即开工建设,过渡场地一期顺利投用。二是协助高质量举办多场学术论坛,邀请包括3名化学和生物领域诺贝尔奖得主、20余名国内外院士在内的上百名专家学者赴我区交流,大大提高光明科学城的国际知名度、影响力和人才磁吸力。

  3.持续强化项目靠前服务,保障大科学装置及配套工程建设蹄疾步稳。一是自由电子激光项目通过国家窗口指导并正式开工建设。二是超算二期、鹏城云脑Ⅲ土建工程加快实施。三是材料基因组和特殊环境材料园土建工程已立项并初步明确选址及概念设计方案。四是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综合楼已竣工验收,新永丰工业园过渡场地加快建设。

  4.紧盯全年投资任务目标,推动市投市建项目建设挂档提速。一是署区联动机制运转顺畅,全年开展调研、专题会议近100次,解决深圳理工大学涉山塘施工等问题80余项,有力推动12个市投市建项目年内形成固投超47亿元,较原计划提升23%。二是项目建设成效突出,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一期土建工程、深圳市科技馆(新馆)主体工程已完工,中山大学·深圳全面建成,中国计量院深圳创新院、市药检院光明分院开工建设,深圳理工大学一标段全面封顶,中大附七二期加快建设。

  (四)项目招引和活动组织齐头并进,科学城“交友圈”不断扩大

  1.联动科研机构,谋划推动更多优质科创资源集聚。一是联合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中国计量院深圳创新院等科研机构开展精密仪器产业合作招商,建立健全招引沟通对接机制,围绕装置订单式招引、产研合作孵化等招引方式形成首批18家潜力企业清单,已推动高精度激光气体分析检测和光学仪器领域2家初创企业落地光明。二是系统梳理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谋划光明区精密仪器产业发展的定位、思路和对策,初步形成相关产业分析报告,助力光明科学城抢抓科学仪器产业发展先机。

  2.依托机制平台,精准强化光明科学城品牌推广。一是高效配合举办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中2场分论坛,其中新材料科学论坛邀请了7位院士出席,累计观看人数超122万人次;大科学装置规划建设运营创新论坛吸引北京怀柔、上海张江、香港科技园等的代表出席,为构建大装置建设运营管理“深圳路径”提供智力支撑。二是依托总设计师制度,举办“BIPV与绿色建筑技术运用”讲座及圆桌研讨会,6位专家为BIPV建设建言献策,探索科学山林的“双碳”建设路径。三是依托科学城展示中心和左岸科技公园展厅,接待调研团近300批次、5000人次,协助举办脑科学产业创新发展沙龙等活动,打造对外交流重要窗口。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我署将继续深入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保持“归零”心态、“冲刺”姿态、“赶考”状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质量推动重点片区开发及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政治引领,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一是持续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服从上级决策部署,关心支持统一战线工作。二是坚持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制度,促进支部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跟党一起创新”、支部结对共建,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三是健全育选管用全链条人才管理机制,丰富业务技能培训,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实现干部成长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

  (二)加强统筹协调,持续提升重点片区建设品质,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一是强化与市总指办对接,继续争取市级奖补资金支持,统筹光明科学城核心片区规划落实与项目转化,推动完成固投235亿以上,确保绩效考核持续位居全市前列。二是优化区级重点片区开发建设统筹机制,编制出台实施方案及配套工作规则,完善总师全过程参与片区规划建设的运作体系,以绩效考核制度为抓手,强化各级指挥部的统筹调度力度,加快构建区级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新格局。三是重点打造光明云谷、光明中心区等核心区域,印发年度工作计划,将重点任务项目化、清单化、时序化、责任化,推动片区开发建设提质提效。四是深化重点片区发展策略研究,加快明确科技创新集群片区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加速确定片区开发主体与模式,推动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集聚区;完善地铁六号线沿线景观提升研究成果,优化国际会议中心片区空间融合、地铁高架部分装饰方案,加速推动沿线提升试点项目落地实施。

  (三)强化督促落实,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效,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一是超前谋划2024年固投工作,做细做实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清单,积极协调市发展改革委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推动光明科学城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市建筑工务署合理铺排项目年度计划、压实建设主体责任,实现2024年科技创新载体固投突破100亿。二是全面强化项目建设机制保障,持续用足用好建设推进组整体统筹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市投市建项目署区联动,继续深化科研机构“点对点”定制服务,力促2024年光明科学城建设“六重”重大项目提速增效。三是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效,材料科学园开工建设,自由电子激光加快主体工程施工,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机器设施点亮运行,鹏城云脑Ⅲ土建工程、中国计量院深圳创新院主体结构封顶,深圳医学科学院及深圳湾实验室院区永久场地一体化建设加快建设,深圳科技馆(新馆)、深圳理工大学一标段投入使用。

  (四)加强宣传推介,持续强化优质创新资源导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一是发挥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载体集聚优势,研究明确我区发展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尤其是科学仪器产业细分领域及实施路径,深度梳理国内外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目录,加快完善我区招商引资清单,引入一批细分领域骨干企业,并借助科学家及科研机构资源积极创建国家科学仪器制造业创新中心,逐步培育壮大我区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二是借助院士专家力量,协助医科院、中国计量深圳创新院等科研机构,举办专业化、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助力我区打造前沿学术交流目的地,同步依托总设计师制,筹备更加多样化、特色化的研讨会、论坛,推动塑造光明科学城宣传品牌,不断提高科学城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提升左岸科技公园展厅和科学城展示中心的宣传效能,推动打造多维度、立体化展示空间和推介平台。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