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光明区卫生健康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4年 04月 09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卫生健康局

字号:

  2023年,区卫生健康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努力提供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匹配的医疗卫生服务,奋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现将2023年工作情况及2024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情况

  (一)促进医疗卫生资源扩容提质

  一是积极融入深圳国际医学城建设。结合光明区医教研产资源优势,积极向市卫生健康委请示汇报,争取光明科学城作为深圳国际医学城核心承载区。二是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提速。推动市中医院光明院区竣工验收,组建工作专班保障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做好开业运营准备。推动中山七院二期项目基本完成主体结构,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区中心医院(续建)二期、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主体结构封顶。三是社会办医院力量增强。推动深圳光照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光明国际中医药港园区内开业运营,全区医院数量达到6家。四是社区健康服务绩效考核实现“三连冠”。光明区在2022年度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绩效考核中排名全市第一,实现2020—2022年社区健康服务绩效考核连续三年全市第一。

  (二)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一是研究型医院建设稳步推进。推动区人民医院建设2个高水平临床研究实验室,分别深耕肿瘤、新生儿疾病领域。加快完善国家药物与临床试验机构建设,与泰格医药集团签署临床试验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Ⅰ期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目前已完成4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7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立项工作,与深圳湾实验室、万和制药等科研机构、生物企业联合开展8个临床研究项目。二是重点学科建设水平稳步提高。评选出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妇科等10个区级医学重点学科,区人民医院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中心通过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认证并挂牌“深圳市体卫融合先行试点单位”,创伤中心成为中国创伤救治成员单位。出台《光明区卫生健康系统特聘岗位评聘实施细则》,提升光明区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吸引力,促进公立医院学科高质量发展。三是国际化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区人民医院在全国率先参与“医院质量国际认证”评审,正在创建“国际版三甲医院”。中山七院国际医疗中心2023年8月正式运营,开通商保直付渠道,一站式解决外籍、港澳台人士医疗报销问题。

  (三)“健康光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将示范区建设纳入我区“健康光明建设”绩效考核,统筹24个成员单位开展示范区建设,逐项逐条落实复审指标。8月4日,国家复审专家组到光明区调研,对光明区的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表示高度认可。二是高质量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印发专项工作方案,重点落实宣传、监管、传染病及疫情防控、环境消杀、专项环境整治等工作。9月15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专家组到光明区进行现场评估,对我区“健康企业”创建、水污染防治等工作表示高度肯定。三是健康促进工作成效显著。建成健康社区、健康学校等96个健康示范单元,光明区2023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22年53.68%提升至55.45%,排名全市第三。四是在全市率先推行街道职业卫生巡查工作机制。2023年推动各街道共巡查企业12148家,督促2953家企业限期整改,职业病危害因素隐患排查和监管治理效率显著提升。开展妇幼健康、中小学生健康、老年人健康等健康管理行动,提升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

  (四)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一是光明国际中医药港项目落地见效。光明国际中医药港初步建成,深圳市中药饮片代煎代配中心、深圳市中药材战略储备库等项目在园区内建成运营。二是区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加挂“深圳市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牌子。区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工作得到市卫生健康委肯定,获批加挂“深圳市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牌子。三是成立粤港医疗机构中医药联盟。已有21家医疗机构加入,正积极推动区域中药院内制剂共享、建立中药饮片代煎代配药事服务全流程追溯体系、促进粤港中药标准融合发展等工作。四是落户全国首家中医药对外宣传推广基地。全国首家中医药对外宣传推广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对外宣传及培训教育基地”落户光明国际中医药港,将推动中医药在海外开展传统药产业、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合作。

  (五)大力推进婴幼儿托位建设

  全年新增托位1027个,辖区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达到2486个。现有备案托育机构21家,其中省级、市级示范园各1个。统筹宏发嘉域、星河天地二期等5处政府公配物业用于建设托育中心,推动17家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建成社区托育服务点2个。促进医育融合,强化托育机构综合监管,开展托育机构全覆盖联合检查123家次,全面做好托育机构疾病防控及饮食用药安全、饮用水卫生、环境卫生等工作,开展托育机构卫生保健督导96家次。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努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聚焦打造深圳国际医疗城核心承载区,争取更多医教研产项目落户光明,加快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化医疗服务能力,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一是协调推进中山七院二期、区人民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二是支持区人民医院创建全国首批“国际版三甲医院”,提升国际化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全面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统筹推动区属医院落实医疗机构专科能力建设主体责任,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出台《光明区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管理办法》,开展高层次医学团队引进工作,提升区属医院学科水平。出台《光明区医学人才培养工作方案》,促进区属医院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培养一批高素质医学人才,完善学科人才梯队。

  (二)全面推进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通过建成一个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一套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一个健康管理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开展“妇幼、青少年、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4项健康行动,落实覆盖全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启动全民健康体检、中医药特色服务、运动健康促进等8项重点工程,实现健康教育、咨询、评估、干预、治疗及康复等全周期服务,为辖区群众提供质量更高、覆盖更广、力度更强的生命健康服务。

  (三)不断促进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发展

  推动医疗服务、医学教育、医学科技、医疗产业“四医联动”发展,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高层次医学人才聚集能力、医学健康科技创新能力、健康产业创新策源能力。一是支持中山七院、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区人民医院建设研究型医院,提升医学科技水平。二是搭建“医学研企”协同创新平台。支持区属医院与高校、科研院所、生物医药企业建立科研联动机制,开展创新药、免疫治疗、医疗器械研发等方面合作。三是提升临床科研成果转化水平。持续推动区人民医院完善国家药物与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建设,建成Ⅰ期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力争实现新增5个以上学科取得药物临床实验资质,联合生物医药企业深化临床试验合作,提高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率。四是营造良好医学科研环境。规范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管理,促进临床研究结果及时有效转化应用。加强医学伦理审查和监管,防范医学伦理风险。

  (四)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开业运营并加强科研、产业及人才合作,争取围绕其周边瓦窑头社区、地铁站、百草园等区域打造中医特色的文化景观。二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对外宣传及培训教育基地,推动中医药在海外合作开展传统药产业、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三是落实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引擎与深圳试点建设,优化光明国际中医药港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深圳市中药饮片代煎代配中心、粤港医疗机构中药院内制剂中心、中药材战略储备库建设,推动中药制剂发展应用,开展深圳市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争取出台中医药产业扶持政策。四是推动建设中医药特色社区医院或社康中心,推进社康中心规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促进中医馆、中医阁服务能力提升,开展市、区级名中医下基层、下社康出诊带教工作,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

  (五)稳步推动社康机构扩容提质

  一是新建5家社康中心,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医院建设、新增社康中心建设、租赁社康中心置换、原有社康中心改造、设备标准化配置以及信息化提升工作。二是制定完善社康机构设置标准。以打造建设风格统一、配置齐全、质量与世界一流科学城发展相匹配的高质量高颜值社康机构为目标,从建筑、用房、装修、用材、科室设置、服务功能、人员配置等多个方面明确社康机构设置标准,制定并完善社康机构建设指南,进一步优化区域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全区医疗服务均等化水平。

  (六)统筹推进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区人民医院新院区配套信息化项目、光明区区域卫生信息化(二期)项目建设。一是深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力争到2024年底实现区域内有一家以上医院达到国家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级五级、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成熟度评测五级乙等水平。二是加强区域内医疗机构检验检查工作制度建设及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区域内各医疗机构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共享,切实有效的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三是持续推进区域内医疗机构与市双向转诊平台全部完成对接,使患者可以在社康中心完成区域内医院的门诊号源预约、住院床位预约,改善居民就医体验。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