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光明新区社会建设局2015年工作总结

日期:2016年 03月 04日    信息来源: 光明新区

字号:

  2015年以来,社会建设局紧紧围绕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工作部署,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取得一定成绩。

  (一)抓攻坚,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国家首批社区基金会助推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在全国产生初步影响。与北京大学深化合作,由来自北大、清华等的14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顾问团队,2015年重点在专业人才培养、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面开展合作,依托北大举办社区基金会英才计划专题培训班,培训人才19名。完成社区基金会发展战略规划课题,确立了发展使命、愿景和“路线图”。资助社区基金会、社会组织等40家单位开展68个公益项目。试点纳入民政部与深圳市深化合作事项,荣获2014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提名奖、深圳首届金鹏改革创新奖入围奖、新区2014年度十大优秀改革项目。成立光明社区基金会和首批企业冠名基金,并成功举办“中国特色社区基金会现状与发展路径”研讨会,与北大、香港理工大学等专家学者及全市20多家社区基金会负责人,共同探讨了社区基金会健康持续发展路径。

  二是劳资纠纷治理“互联网+”模式逐步形成。打造劳资纠纷防控“一网二库三系统四平台”,建成劳动用工大数据平台,收录50人以上重点企业信息1000多家;依托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对150多家企业进行“三谈四查”,纠正企业违法用工行为。完善了劳资纠纷事前、事中、事后调处流程,以社区为网格建立劳资纠纷调解四级平台,根据防控系统信息对用工隐患企业开展“三谈四查”,做好事前预警化解;以防控服务体系为依托,减少类似事件。

  三是促进就业三方联动机制成效明显。整合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团体、职介职培机构三方资源,借助信息技术,完善促进就业三方联动机制。建成三方联动信息系统,整合三方及求职者信息,建立失业人员信息库等3大数据库,搭载职介信息管理等6大管理模块,实现了三方业务联系的常态化,同时健全三方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实现了三方联动机制的制度化。建成公共就业服务网站,实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对接失业人员求职信息、共享培训机构课程信息,共收录企业用户信息8958家,发布招聘信息5398条。建成微信公众号,实时向用户推送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和招聘信息,微信公众号关注度达10000多人,累计发布各类就业创业服务信息40余期。

  四是劳动争议“大仲裁”模式全面推行。为劳资纠纷防控服务体系的“线上”服务提供“线下”支撑,信访、监察、仲裁“三位一体”调处劳动争议。坚持以调解为核心,强调“首访调处”,力争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当事人首次来访阶段,整合信访和仲裁立案窗口创设3个立案调解庭、5间调解室,调解结案519件,极大提高了劳动争议调处效率。编印了实施方案和工作规则,用制度固化操作流程,用配套文书表格管控案件进度,做到案件专人跟办、进度严格把控。围绕调解核心,统筹整合仲裁、信访、监察业务,优化案件流转程序,实现无缝衔接,提升工作效能。建立企业用工和工资发放信息数据库,对企业进行“金银铜铁”四级诚信等级评估,根据评估情况,从源头清除纠纷隐患。

  五是“三社联动”社区服务新机制获民政部肯定。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为骨干的“三社联动”服务机制,获得民政部调研组的肯定。扶持发展社工队伍,实现社区服务队伍社工化。完善社工星级评定激励办法,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社工人才,社工队伍从最初42人增长到291人,社工服务涵盖9大领域,服务社会各阶层8万余人。引入8家专业社工机构运营社区服务中心,为其开展社区服务搭建平台;大力培育社区公益类、服务类社会组织,实现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4.7个。社区服务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实现全覆盖,优化了资源配置;社区家园网完成升级开发,新增14项个性化功能,与社区服务中心实现“线上”“线下”服务对接。

  (二)抓提高,重点工作打开新局面

  一是“四个挂钩”有效促进居民就业。品牌项目与重点群体挂钩,帮扶户籍失业人员就业647人,异地务工人员就业2万余人,开展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帮一”活动促进就业58名,累计帮助236名未就业残疾人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培训课程与用人需求挂钩。依据市场需求度与培训后就业可能性设置培训项目,开办安全主任班、会计班、电梯管理员班等30多期,培训户籍居民1745人次。职介服务与就业指标挂钩,对政府购买社会职介服务实施绩效管理。创业服务与市场趋势挂钩,开发涵盖不同领域的创业项目240多个,举办创业项目推介会及电子商务系列孵化活动。通过创业沙龙、电商模拟实操、创业项目实训、创业专家帮扶等服务,全程指导居民创业。

  二是“五化”服务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就业站点服务标准化,按“五个到位”标准建成7个“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经办点和2个街道服务点,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失业登记、核发失业保险,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公益招聘常态化,举办“春风行动”等公益招聘会39场,服务企业5892家次,吸引求职者近4.6万人次。校企对接精细化,组织20家企业赴武汉,与16家重点大中专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对接交流会,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27份,招聘会吸引2000多名学生应聘,达成就业意向265人。员工培训制度化。编制《外来劳务工人员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计划》,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程度。企业补贴普惠化,积极落实企业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在促进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三是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有序推进。劳动监察严格执法,开展了最低工资标准执法大检查等专项执法,检查企业1667家(次),责令整改166家。劳动仲裁依法开展,立案受理案件1495件,案件平均结案时间17.23天,比法定结案时间提前27.77天(法定45天)。信访案件妥善化解,受理劳动信访2716宗,所有案件法定期限内办结率100%。普法宣传丰富多彩,开展“企业负责人劳动法律法规培训班”2期,参训的企业人事主管1800余人;开展劳动仲裁接访直通车活动4场,86人次参与。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搭建了“新区劳动保障网”“企业服务QQ群”等信息化平台,提供便捷化普法服务。

  四是民生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光明社会福利院动工,建成后将增加老年人养护床位280个、残疾人托养床位130个。办事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挂牌运营,社区残疾人服务驿站如期完工并投入试运行。新区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已经编制项目建议书,并申请立项论证。公明鹰山园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停车场)进入收尾阶段;光明怀恩墓园安全隐患整治工程,一期工程已竣工、二期已完成招标。

  五是“津贴+服务”型社会福利“应惠尽惠”。老年协会实现区、办事处、社区三级全覆盖,在维护老年人权益、丰富文娱活动等方面为老服务;拨付“幸福老人”等各类社团资助资金约131万元,资助老年社团组织41个。拨付居家养老补助经费246.15万元,惠及老人688名。累计发放各项残疾人居家安养、手术补助等368万元,有效保障了残疾人基本生活;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运营良好,服务残疾人6000余人次。殡葬服务有新提高,清明群众祭祀安全有序,服务群众近4万人次;顺利通过市年度殡葬事业发展目标考核,获评优秀等次。婚姻登记办理结婚登记489对,离婚登记153对,登记合格率继续保持100%。

  六是新区首届公益创投大赛成功举办。投入96万元举办了新区首届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创投大赛,评选出12个公益项目,涵盖公益慈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领域。按照“社会需求广泛性、定位公益性、策划科学性、理念创新性”等原则,搭建了集项目评审、项目孵化、项目实施于一体的“公益创投+”平台,实现公益创投项目规范化运作。发挥出差异化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激发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活力,力求实现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七是社区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积极推进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玉律、塘家等5个社区被评为广东省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社区;扎实开展社区建设示范点创建,翠湖、白花等7个社区获评市社区建设示范点。深入开展社区公益服务,开展社区家庭教育项目、老年人呼援等服务项目。采取“社区+社工+义工”联动模式,举办第九届社区邻里节,设立1个区级主会场和28个社区分会场,共举办活动90多项,吸引近万人参与,深受欢迎和好评。

  (三)抓落实,日常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是低保救助管理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按时足额发放各类低保救济、救助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进一步完善低保“年审+抽查”动态管理机制,提高低保信息和服务的透明度。

  二是拥军优属工作扎实开展。接收安置2014年冬季退役士兵19名,划拨职业技能培训经费11.25万元。加强军政军民联谊,促成6家企业、社会组织与辖区部队签订双拥共建协议;开展送电影进军营16场次,不断探索军民融合式教育实践新路,进一步融洽军民关系。积极参与宝安区创建第十届省级双拥模范城(区),提供文字、影像资料370多份,准备双拥共建宣传点2处。

  三是统战工作稳步推进。在全市率先完成市政协委员换届选举推荐提名。民主党派工作卓有成效,党派成员呈现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好特点;指导民主党派开展“爱心衣库”等社会服务15余场,惠及1000余人。港澳台联谊有声有色,密切与香港深圳社团总会等联系,组织港澳台胞回乡联谊交流10场。

  四是为侨服务上新水平。推荐13名新区侨界代表为市侨联第六次侨代会委员,完成公明侨联换届,夯实了侨务工作基础。开展农场侨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超额完成侨民危房改造任1646户,比省下达任务数976户超出670户。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金色朝阳-归侨子女服务项目,根据评估情况进行了优化,将项目服务范围从光明、凤凰社区拓展到圳美、新羌社区,为120名归侨侨眷子女提供服务,覆盖率提高50%。

  五是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组织近50名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劳动模范深圳宣讲会,提升了代表的服务意识;提名翠湖、公明社区参加2015年全省民族团结模范社区评比,激发抓好民族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人员综合信息数据库,为实现规范化、系统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开展境外宗教渗透整治专项行动,顺利完成整治任务。

  六是慈善救助成效显著提升。顺利完成慈善会换届工作,为慈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慈善资金收入合计636万元,积极开展慈善救助,救助困难群众269人次,较去年增加26人、同比增长10.7%。其中户籍居民和劳务工重大疾病项目救助129人,较去年增加43人、同比增长50%, “阳光慈善”品牌逐步形成,成为了社会救助体系重要补充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