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光明新区社会建设局2016年工作计划

日期:2016年 03月 04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

字号: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局将坚决贯彻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各项部署及新区工作会议任务安排,实施“1234行动”,即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中心,坚持“改革创新”和“依法行政”两项原则,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兄弟局办和群众的三方支持,着力从“打基础、推改革、提服务、促和谐”四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打牢五项“基础”

  一是开展隐患排查打牢安全生产基础。全面梳理我局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治维稳等领域的政策文件,及时查漏补缺、健全完善。同时,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会同办事处、安监等部门开展“地毯式”排查,重点加强我局办公场所、服务场所等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是梳理权责清单打牢依法行政基础。动态管理局权责清单,发挥法律顾问的专业指导作用,对清单中287项事项进行逐项梳理,查风险、找对策,盯紧职责风险点,从源头、制度层面规范审批、防控风险。明晰各相关部门的职责,齐抓共管,共同做好管理工作。坚持职权法定原则等7项原则,落实程序正当等6项要求,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机制,严格依据职责和权限开展执法工作。

  三是加强协调联动发挥好“大部制”优势。劳动与民政、统侨等部门通力协作,做细劳动工作。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在预防和化解劳资纠纷中发挥积极作用。强化劳动、民政、侨务部门联动,协同开展“联企助残”、“联企助侨”活动,共同帮扶残疾人、困难归侨侨眷实现就业梦。

  四是加快购买服务打牢专业化管理基础。创新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方式,继续以“为何买”“买什么”等5个关键问题为导向,逐步将部分公共就业服务、社区服务等方面的事务性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转移给社区基金会等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专业机构承接。探索制度化、规范化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做到对承接方在事前有资质审查,事中有跟踪调查,事后有绩效评估。

  五是抓好主体责任打牢作风建设基础。以“四个强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强化勇于担当,重要风险提前把控,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强化常抓不懈,贯彻“一岗双责”要求,确保职责分工不留空白、责任落实不留缝隙。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制度约束和风险点防控,动态管理权责清单,划定监管红线。强化监督教育,定期分析队伍思想动态,筑牢干部队伍思想“防线”。

  (二)全力深化四项改革

  一是深化社区基金会助推社区治理创新改革。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力:指导区级基金会和冠名基金规范化运作,加强运作机制、决策程序等方面的制度化建设。实现公益项目社区全覆盖,由区级基金会牵头,联合5个社区基金会和社区居委会,启动社区公益项目的征集工作,将公益服务覆盖到各个社区。创新基金募集方式,建好5个社区基金会微信平台,引导各社区基金会多争取企业的大额捐赠,并吸引更多的居民捐赠,保障基金会公益基金的增长持续性。优化资助项目,巩固社区基金会的品牌项目;通过资助社区志愿者组织,发动更多居民参与公益项目。

  二是深化劳资纠纷防控服务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劳资纠纷防控服务体系的预警作用,做到早预判、早防控、早化解,注重从源头上调处隐患。加强推广劳资纠纷防控服务体系及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达到2000人以上,用好企业QQ群等信息化平台,实现企业用工管理动态化。落实《光明新区劳资纠纷分类处置办法》,建立系统性劳资纠纷处置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为快速稳妥处理劳资纠纷、特别是群体性劳资纠纷事件提供规范化指引。强化新区预防化解劳资纠纷联席会议的职能,加强与应急维稳、公安等部门的协调,形成部门联动、协同治理劳资纠纷的工作机制,依法妥善处理重大劳资纠纷。优化“大仲裁”工作模式,坚持“快立、快调、快审、快裁”,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是深化社区服务治理机制改革。打造“指尖上的一网通社区服务平台”,在实现社区家园网升级开发全覆盖的基础上,优化网上办事功能。实施“民生微实事”,制定工作指引、流程图,做好项目审批、监督检查及绩效评估。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社区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深度整合,加快社区“一站式窗口”建设,统筹整合社区工作人员、社工等资源,提升社区服务效能。加强居委会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治理和服务能力。做好居务公开督查指导工作,实现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单位创建全覆盖。

  四是深化社会组织管理机制改革。分类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快速发展,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壮大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推进有序发展民办非企业单位,促进本土社会组织成长。依法监管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组织年检推动其依法发展;开展区级社会组织评估,评选出一批“4A”“5A”级社会组织。创新举措支持社会组织发挥功能,指导监督10家社会组织精心实施首届公益创投大赛的12个入选公益项目。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在组织运作、活动场地等方面提供协助,加强对其日常管理、项目开展、经费使用的指导监督。

  (三)大力提升六项服务

  一是提升户籍居民就业服务精细化水平。优化促进就业三方联动系统功能,充实信息库数据,增强系统的实用性。开展户籍青年“就业导航”计划,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政策,引导户籍青年多渠道就业。开展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帮一”活动,重点解决生活困难、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就业;开展就业援助月、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等活动,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发挥岗位补贴等政策的杠杆作用,稳定困难人员就业岗位。

  二是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做好公益性招聘服务,开展“春风行动”、“南粤春暖”、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益招聘活动36场以上,促进异地失业人员就业,缓解企业“用工荒”。做好异地劳务工就业服务,升级“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点功能,抓好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待遇申领“一站式”办理业务,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做好职业培训服务,提升就业能力,促进稳定就业。做好校企合作对接交流会,加强跨区域劳务合作。

  三是提升养老助残服务适度普惠化水平。加强养老设施建设,推动光明福利院加紧建设。加强老年社会组织建设,将各级老年协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老年人服务组织。加强家政、康复理疗等社区养老服务,保持服务覆盖率100%。加强“幸福老人”项目实施力度,组织“敬老月”系列活动。加强老年志愿服务,依托社工常态化开展敬老爱老、以老助老等服务。指导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优化管理、细化服务。优化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训练服务流程,保持基本辅助器具配送率达100%,个性化辅助器具配送率达90%。开展就业帮扶、联企助残等活动,确保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四是提升社会救助服务综合化水平。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制定临时救助暂行办法,完善包括生活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临时救助及慈善救助的全方位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低保救助管理机制,推动低保年审和抽查的制度化、常态化。推广使用低保统计信息管理系统,保障低保信息精准化;加强低保信息公开,每月定期公示低保变动名单和低保金发放情况,继续提高低保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五是提升社工服务专业化水平。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标准化、本土化发展,进一步扩大社工服务领域和范围。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拓展社工服务能力,完善社工晋升考核综合评价激励体系。组建新区社工协会,依托区级社工联席会议、社工协会等平台,开展社工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的评估、培训等工作,为加强“三社联动”夯实基础。

  六是提升为侨服务特色化水平。贯彻国务院侨办创建“侨爱工程—暖侨敬老”社区的部署,巩固新羌社区为侨服务工作,发挥出“联系示范社区”的带头作用。开展“全市社区侨务示范创建工作”,从建立信息台帐、建设活动场所、帮扶困难归侨侨眷等方面加强侨务工作。梳理“金色朝阳-归侨子女服务项目”运作经验,借助社区基金会平台,争取侨企、涉侨社团及福彩公益金的资金支持,建立稳定的社会资金参与渠道;金色朝阳项目在2个或以上社区推开,服务归侨侨眷子女100名。加快华侨农场侨史资料整理,建成华侨农场史展厅,编订侨史资料册,传承侨乡文脉。

  (四)加强四项促和谐工作

  一是加强劳动监察法治化建设。加强依法监察,健全劳动执法检查制度,完善属地为主、行业为辅的纠纷排查机制;加强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责任,探索台账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劳动关系形势分析研判,做细数据统计分析,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劳动执法队伍研讨交流机制,增强执法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加强对网格监察员、协管员的业务培训,努力将劳资隐患化解在基层。

  二是加强劳动仲裁规范化建设。优化仲裁办案流程,规范公告送达和庭审程序,制定仲裁案件报批规则。积极以调解方式柔性化解劳动争议,力争通过案外调解方式解决劳动仲裁案件。利用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信息系统,制定数字化仲裁案卷管理方案。收集仲裁疑难案件、典型案例并汇编成册,为劳动仲裁及普法宣传提供借鉴。每季度开展1次劳动仲裁接访直通车活动,实现“以案说法”普法方式的常态化;强化仲裁的导向和教育功能,提升仲裁办案的社会效益。

  三是加强统战工作共铸“同心”品牌。搭建发展平台,指导党派组织和队伍建设。搭建学习平台,培育和造就一支素质优、代表性强的党外干部队伍。搭建参政议政平台,扩大团结面、汇聚正能量,完善民主党派与社区结对机制,通过共建活动平台,发挥党派自身专业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服务新区发展大局。

  四是加强民宗及港澳台工作共促和谐。建立新区民族宗教工作交流机制,整合三级民宗工作队伍,定期召开业务交流会,拓展思路、强化协作。组织民宗工作专兼职人员和少数民族、宗教骨干学习培训,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民宗领域专业型队伍,维护民宗领域的安定祥和。推动宗教信息库、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出租屋管理信息库与公安等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实施信息化管理。在中秋、国庆及新区周年等重要节日,加强与香港深圳公明同乡会等的交流联谊,不断增进互信、增强共识、凝聚力量、共促和谐。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