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看光明人这样为中大深圳校区拓荒

日期:2020年 08月 27日    信息来源: 宝安日报

字号:

  一张白纸上,擘画出一所高起点的大学;仅仅3年时间,蓝图就变成了现实。

  公常路上的东森教练场以及周边杂乱无章的建筑被整备拆除,崛起了一座大学。

  这所大学,位于深圳最北部,偏远的新湖街道,与东莞黄江接壤,是原光明国营农场的所在地。在龙大高速未开通之前,居民“进一趟城”,要2个多小时。一直居住在新羌社区的市民,都能想起公常路上远远飘来的牛粪味道。

  短短数年间,这个原先杂草密布、荒凉偏僻的猪婆山周边,崛起了一栋栋教学楼和学生宿舍,随着首批师生的入驻,这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散发着书香气息。中山大学校长罗俊曾说,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成为支撑引领深圳乃至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辐射港澳及亚太地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看往昔思来路。作为承担该项目土地整备的主战场以及属地街道,光明区和新湖街道新一代“拓荒牛”以饱满的干事热情创造了一个个“新湖奇迹”。

  查违土整大比武,土地整备“新湖模式”的探索实践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选址光明,新湖街道最直接受益,但论起项目落地建设,困难不小。

  土地整备是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关。据了解,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位于光明区新湖街道办事处,跨楼村、新羌两大社区。该项目有350万平方米用地、近400栋建筑物的整备任务,包括8个工业园、2个居民区和120户私宅,土地权属和物业类型复杂,其中一期用地规模为150.82万平方米。

  如何破题?以执法拆违“打头炮”,“查违土整大比武,拓展空间保发展”迅速在新湖街道推开。同时,新湖街道在前期充分摸底基础上,出台了《新湖办事处“中大项目”土地整备攻坚工作方案》,在指挥部一线实行“大兵团作战”,举全办事处之力,全力以赴推进“中大项目”的土地整备工作。

  在指挥部成立青年干部训练营,把街道最优秀的年轻干部集合在一起。新湖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各带一队,迅速在指挥部建立起一个综合协调组、五个协商谈判组、一个迁坟工作组、一个执法清拆组和三个非住宅类整备组。每组均由“街道处级干部+土整工作人员+部门科头+专业人员+法律顾问”组成,选将、组队、明确任务……“大兵团”在短短三天时间内迅速组建,投入战斗。

  以雅盛工业园片区为例,需拆除建筑物41万平方米,内含三个工业区,共涉及24处永久性建筑物,涉及员工6000多人,是土地整备中牵涉面最广、体量最大、难度最大的。对此,新湖街道充分发挥“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的攻坚精神,将雅盛工业园列为中大项目的重点攻坚目标,谈判工作与清拆准备工作同步进行。“当时,区里下了死命令,要求30天内拆完整个工业园,还要完成清运,压力很大。”清拆工作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高峰期,最多有两千多台机械同时作业,光清运建筑垃圾就有17000车次,最后统一指挥施工队通过剥桔子的方式,摆开大圆一圈一圈拆,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至此,中大项目建设用地全部清场完毕,顺利移交给建设方。

  从“星星之火”到“党建联盟”,党建引领不断升级

  “中大来了,将来我们的孩子,是跟这些大学生、博士、教授一起玩,当地的人口素质也会发生变化,这个我们要无条件支持,说服所有的侨民同意(签约)。”说这话的是新羌社区党委书记朱广保。

  新羌社区是典型的原关外社区,市民大多以宗族姓氏、村落为主线,独特的社会关系决定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非常重要。“市民找社区解决问题是因为相信社区,在这过程中逐渐建立了市民与党委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朱广保说,正因为前期工作与社区居民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后续的土地整备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像朱广保这样带头冲锋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依托这群基层中坚力量,才创造了新湖土整的一个个时间奇迹。据统计,中大项目累计签订搬迁协议273份,开展谈判3000余次,协调部门单位近1000次。各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如“星星之火”,成为重大项目落地的“希望之光”,直到往后的三年,新湖街道作为科学城的核心承载区,建立党建引领+重大项目+干部培养的“新湖模式”,一级带领一级开展“大兵团作战”,让一批重大项目顺利落地辖区。

  “一方面侨民成就了中大,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整备让侨民融入了深圳经济特区。”说起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土整工作,新湖街道侨联负责人感慨颇多,看着这片荒僻之地逐渐形成大学的雏形,他们倍感骄傲。

  2020年7月20日,光明科学城党建联盟正式成立,由光明科学城核心区域内的机关、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发起。新湖街道、圳美工业园区成为成员单位,并主动提供阵地供联盟使用,继续打造党建引领的“精彩样本”升级版,让鲜红的党旗始终在光明科学城高高飘扬。

  全链条服务中大师生,吸引 高端科教资源向新湖聚集

  土地整备工作结束后,校区进入施工阶段,与此同时,地铁6号线和公常路下穿隧道也进场作业。每天进进出出的作业车辆达4000余辆。如何科学管理数量庞大的作业车辆,确保道路整洁、交通安全,是摆在新湖街道面前的另一道难题。

  “我们建立起了各大工地指挥系统,全时段保持指挥畅通。”据新湖综合执法队负责人介绍,“每周联合交警部门开展猎虎行动,对不符合作业规范、超速行驶的车辆进行执法查处,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8月24日,位于光明区公常路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热闹非凡,路边彩旗迎风招展,数十台大巴往来广深之间,首批五个学院学生陆续进驻,连续两日将有超过3000名师生报到。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新湖街道做足了“功课”。今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新湖街道统筹谋划、逆势而上,作出“大干100天、打赢四大战役”的工作部署,统筹组织万余人参加“大会战”,着力推动全域景观提升、城市空间拓展、营商环境优化、治理能力提升“四大战役”,高标准完成了全域景提升60个项目,同时完成13个城中村综合治理,建成51个街区公园,完成“公厕革命”,为中大师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过往岁月,皆为序章;点滴付出,皆是心血。新湖街道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中大深圳校区建设成果。新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禹明表示,新湖全力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目前已协助调处因校园建设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上千宗。近期,该街道联合光明公安分局,对校区及其周边开展为期3个月的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行动,包括社会治安、交通安全、市容环境、安全生产、劳资纠纷、食品安全、扫黄打非等联合执法事项,全力为中大师生安全保驾护航。

  据了解,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129万多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医、工、文、理”四大学科组团及图书馆、大礼堂、体育馆、生活组团等配套建筑。同是带有中山大学基因的项目,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已于2018年开业,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也将于9月开学,高端科教资源正在向新湖街道聚集。

  “从幼儿园读到博士,毕业后到我们的科研机构工作,然后在光明中心区生活、结婚、生子……”圳美社区党委书记梁福才如是畅想。未来,围绕新湖街道的两所大学和大科学装置群、中心区,或形成学习-就业-生活的生活链条。

  这种畅想背后正是光明科学城大规划的缩影。可以看到,在“双区叠加”的时代机遇下,光明科学城的蓝图已经绘就。而位于装置集聚区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则被赋予了加强院校在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方面作用的使命。换言之,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自出生起就被烙上了“科学城底色”。

  按照中大深圳校区建设规划,未来深圳校区学生规模将近2万人。新湖街道党工委书记褚宏表示,做好中大深圳校区师生的服务工作非常关键。新湖街道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各项部署,从做好校园周边综合整治工作、高规格推进新湖全域景观提升、持续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等多方面着手,整合辖区优质资源,全力提供更好的政务服务、城市配套和商业业态,帮助青年学生、专家学者尽快融入新湖、融入科学城。


分享到:
footer